平滑器

央行巧用工具平滑流动性明年M2增速或在

发布时间:2022/4/15 15:41:11   

分析人士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在延续今年稳健中性基调的基础上将更偏向“中性”

本报记者傅苏颖

“今年货币政策运用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平衡,运行的实际结果虽稳中稍偏紧,但这与金融去杠杆的要求相匹配,既满足去杠杆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市场流动性不要受到太大的压力,即处理好去杠杆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关系,总体上达到了调控目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对年央行货币政策作了上述评价。

多工具组合平滑流动性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强调稳健中性,灵活运用和创新各种不同期限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从流动性的管理上保证了量适度和价合理,达到了调控的目标和效果。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央行货币政策通过逆回购、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多个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运用组合,根据市场流动性不同时点的需要进行调控,对期限工具进行合理搭配,如遇到季末和半年末,通过投放跨季度和跨时点的期限,避免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稳定带来影响。

另外,央行今年以来还进一步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期限品种,于10月下旬启用了2个月期逆回购操作。对此,连平认为,今年央行货币政策运用有更多的创新和灵活性。两个月期逆回购工具的增加,有助于年底流动性的对冲,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

“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从短期到中长期,形成了一个完美而平滑的曲线,既有利于跨期限操作,避免短期波动,也为金融市场利率的参考和定价保持平稳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彬表示。

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面,9月30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从年起实施。对此,温彬认为,此举是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在原有定向降准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定向降准的内涵,虽从明年才开始实施,但监管层已设定了门槛目标,有助于提前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达标的要求,在信贷上对上述领域给予支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运用对实体经济的效用也是可圈可点。

连平也表示,准备金结构性调整虽在明年初才开始推进,其实效应已经在市场显现,运用短期和中期工具,同时运用长期工具并结合结构性调整,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的一个新动作,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行业市场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相信长期工具如准备金调节这一工具在明年运用的机会也会进一步显现。

除此之外,在利率上,今年央行在1月底、2月初以及3月中旬两次上调逆回购操作和MLF中标利率。对此,温彬认为,央行的操作主要在于,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在市场利率上也有所反映。二是市场利率走升也反映了我国金融去杠杆的客观要求。三是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回暖,包括美联储的缩表和加息,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从这个角度,利率与市场的关系也需要一个相应的变化。

年末流动性或偏紧

年末将至,在年末MPA考核、美联储大概率“加息+缩表”等压力下,12月资金面会否再度出现“年关难过”的情形?

温彬认为,由于年末一些指标考核等相关要求,年底市场流动性总体仍偏紧。考虑到美联储年底即便加息,影响也不大,因此,季节性压力是影响年底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满足市场流动性的需要,除了在规模上给予支持外,考虑双节的来临,将更多的通过跨年期限工具的组合搭配来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如新增的2个月期逆回购操作,这样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的安排资产负债头寸的管理。

另外,今年以来,M2同比增速呈现下滑态势。央行日前发布《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影响货币总量的因素更趋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已明显下降,M2指标的意义明显减弱,无需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